-
軟膠項目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
如何在項目初期規避問題? 軟膠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前期的充分準備和溝通。以下幾點建議可幫助企業從源頭降低風險: A.明確客戶需求:在項目啟動時,與客戶充分溝通關鍵關注點,如外觀、功能或成本要求,確保設計方案與之匹配。 B.合理選擇工藝:根據產品特性,推薦適合的表面處理(如VDI18-21幼紋)和頂出方式(如推板或多頂針設計)。 C.經驗案例分享:通過分享類似項目的成功經驗和教訓,幫助客戶理解潛在風險及我們的應對策略,增強信任。
注塑加工 1
-
GPPS、HIPS與EPS注塑加工材料的特性與區別?
當GPPS在光學窗口件中追求折光純凈度(>90%透光),HIPS為玩具齒輪箱提供8kJ/m2缺口抗沖,EPS則以0.03W/(m·K)導熱系數守護冷鏈安全。三者在力學軸上形成脆性-韌性-輕量化的三角關系: 》GPPS的透明牢籠:儀器視窗透光率92%,卻因酯類溶劑30秒誘發開裂; 》HIPS的韌性代價:家電外殼耐刮擦提升,但表面霧度>85%喪失美感; 》EPS的保溫悖論-80℃冷凍箱保溫層閉孔率97%,紫外照射500小時即粉化脆化。
注塑成型 1
-
模內注塑與傳統注塑的區別
- 模內注塑 在聚合物凝固的黃金窗口期(0.5-3秒),同步完成薄膜貼合、電路嵌入、紋理轉印。例如汽車觸控面板,在熔體填充時直接封裝電容層,消除后貼合的界面老化風險。 - 傳統注塑 先成型基礎塑件,再經噴涂/電鍍/貼合等3-5道工序。手機外殼需流轉48小時經歷4次烘烤,不僅增加粉塵污染風險,更導致材料內應力疊加。 本質差異:模內工藝是時間壓縮術,傳統工藝是缺陷修補鏈。
模內注塑 3
-
TPU注塑成型粘模風險的系統化解法
1. 表面能操控技術 · 超疏水鍍層:DLC類金剛石鍍層(厚度1-3μm)使表面能降至18-22dyn/cm,TPU接觸角>105° · 氟化納米膜:等離子輔助沉積PTFE復合膜(0.2μm),形成分子級防粘屏障 2. 微納拓撲結構設計 · 激光微織構雕刻20-50μm蜂窩凹坑陣列,減少實際接觸面積達85% · 電化學拋光實現Ra≤0.02μm鏡面,消除微觀機械鎖扣點
TPU注塑成型 8
-
什么塑料最容易注塑加工?
首先,聚乙烯具有極佳的流動性,就像水一樣能夠順利地流動。在注塑加工過程中,它可以輕松地熔化。當被注入模具時,它能毫不費力地填充模具的各個角落和縫隙。這意味著在加工過程中,我們無需花費過多的精力去調整參數或采取額外的措施,就能得到干凈、完整的部件。無論是復雜的模具結構還是精細的產品設計,聚乙烯都能完美適應,確保注塑出來的產品質量上乘,表面光滑,沒有瑕疵。這種優秀的流動性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,減少了廢品率,為企業節省了成本。
注塑加工 5
-
注塑成型的四個階段是什么?
第一階段:當螺桿以超過150MPa的壓力推動熔融聚合物注入模腔,材料正經歷從粘彈性體到固態雛形的首次相變。這一階段的精髓在于熔體前鋒的動力學控制——過快的流速會誘發湍流導致氣痕,過緩的推進則引發冷料凝結。現代注塑成型通過多級注射曲線優化,使汽車燈罩的0.8mm薄壁區與4mm加強筋同步填滿,流動前沿溫差壓縮至3℃以內。熔體在模腔中的鋪展軌跡,本質上是在粘滯阻力與熱傳導的夾縫間繪制凝固地圖。
注塑成型 5